打破
周四

战地摄影师传记电影《李》的真实故事

当凯特·温斯莱特着手制作关于摄影师李·米勒的电影时,她知道这不可能展示她的一切。“她生活如此丰富,想拍一部涵盖全部的电影是不可能的,”温斯莱特在一次个人专访中对《时代》周刊说道。因此,温斯莱特决定聚焦于李·米勒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时期,这部电影最终定名为《李》,去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并将于9月27日在影院上映。

艾伦·库拉斯执导的电影主要发生在二战期间,米勒在前线工作,拍摄了一些从闪电战、巴黎解放以及达豪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中出现的标志性照片。温斯莱特饰演的米勒被塑造成一个毫不妥协的力量和领域中的先锋,特别关注她所拍摄人物的痛苦。由莉兹·汉娜、约翰·科利和玛丽恩·休姆编写的剧本采用闪回结构,讲述米勒在晚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故事,这位记者后来揭示是她的儿子安东尼·彭罗斯,由乔什·奥康纳饰演。

这一细节非常合适,因为这部电影基于彭罗斯1985年的书《李·米勒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彭罗斯在他的传记中开篇写道:“李·米勒,时装模特。李·米勒,摄影师。李·米勒,战地记者。李·米勒,作家。李·米勒,古典音乐爱好者。李·米勒,高级料理厨师。李·米勒,旅行者。在她的不同世界里,她自由自在地游走。在所有的角色中,她都是自己大胆的自我。”

当我们遇到《李》的同名主人公时,她已经经历了一些生活,并拥抱了摄影生活。写了一本关于米勒的书并策划了一场展览的希拉里·罗伯茨曾告诉《纽约时报》:“她可能属于第一代有投票权的女性,但她非常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男人的世界中。摄影为米勒提供了一种宣泄个人挫折的途径和一种掌控的手段。”在成为摄影师之前,她曾是《Vogue》的模特,还曾是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的学生和缪斯。她还与毕加索有友谊。

但电影有意将米勒与她生活中的一些著名男性分离。开场的一个场景基本上重现了米勒1937年在法国戛纳圣玛格丽特岛度假时拍摄的朋友们的照片,照片中的女性们是赤裸上身和自由的。但雷虽然出现在那张照片中,却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凯特]想要忠实于女性的感受,她们有一种特定的自由感,生活中有某种随意性,”库拉斯谈到早期的那些时刻时说道。

“我还认为,随着战争的展开,你会看到这种对比有多么显著,大家都意识到过去和战争期间的差别。”例如,我们看到米勒在巴黎解放后遇到了曾在那次派对上出现的朋友索朗日·德艾恩,由玛丽昂·歌迪亚饰演,以前光彩照人的索朗日现在却一贫如洗,充满绝望。电影没有涉及米勒战后的生活,包括她怀孕时与罗兰的婚姻。她还与抑郁症斗争,但在晚年找到了对烹饪的热爱。彭罗斯写道,这“直接吸引了李对异国事物的好奇心”。

在让《李》电影顺利起航的八年时间里,温斯莱特与米勒的亲生儿子和艺术家罗兰·彭罗斯紧密合作,罗兰步母亲后尘成为了一名摄影师。此外,她还咨询了米勒的在世朋友们,包括为《Vogue》工作的时尚公关贝蒂娜·麦克纳尔蒂。“当我与她交谈时,很难弄清她在说什么,但她分享了一些她从未分享过的事情,我知道她分享这些是因为她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有一些她想要说的事情。”温斯莱特说。

除了她最终的丈夫罗兰,由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饰演,库拉斯的电影还聚焦于米勒职业生涯中这一时期的另外两个重要关系:英国《Vogue》的编辑奥黛丽·韦瑟斯(安德丽亚·瑞斯伯勒饰)和战地记者大卫·谢尔曼(安迪·萨姆伯格饰)。该片还清晰地展示了她对《Vogue》摄影师塞西尔·比顿的厌恶,由塞缪尔·巴奈特饰演,这在安东尼·彭罗斯的书中和电影中都有体现。他们之间的尖酸对话为电影提供了一些轻松时刻。

(“李憎恨他,觉得他的自大、技术无能和炫耀反犹情绪令人厌恶,”彭罗斯写道。)
米勒与谢尔曼一起经历了战争中最令人痛苦的时刻。他曾说:“在战争期间,我和李大部分时间都形影不离。我们一起见证了与俄国人的会合,我们一起见证了达豪。我们还搬进了希特勒在慕尼黑的总部。”在那里,他们共同创作了米勒职业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照片之一。在希特勒的住宅里,米勒脱光了衣服,坐进浴缸,设定了一张自画像。

谢尔曼拍下了这张照片,仿佛向独裁者竖起了中指。电影《李》还将米勒的个人创伤与她在战争期间目睹的暴行联系起来。米勒七岁时曾在母亲生病期间被送到布鲁克林的家族朋友那里,在那段时间她遭到了性侵犯并感染了性病。在电影中,在她自己的伤痛尚未完全揭示之前,米勒被描绘成一个为年轻法国女孩辩护并对被指控与德国人合作而被剃了头的女性表示同情的人。

温斯莱特和库拉斯因此认为,米勒的过去使她成为了一个独具同情心的记者和艺术家。“李对自我的非凡接受激励了我,”温斯莱特说。“在我扮演她的每一天都激励了我,自从那以后一直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