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问题在一个如此专注于女性顺从和罪恶骄傲的剧本中无法回避,但至少可以削弱;虽然詹姆斯·布里宁为北方歌剧院制作的《魔笛》在奇幻影像和女权主义之间取得了平衡,但它在消解歌剧中有毒的男性气质方面仍做得相当出色。并非所有尝试都成功。《绿野仙踪》式的框架装置并没有一直维持到最后,对于原本细腻的夜后角色的陨落肯定还可以做得更具挑衅性。

但令人满意的是看到萨拉斯塔的压迫政权被轻蔑对待而非崇敬,歌剧本身的多样趣味也得到了很大自由度的展示。两位女主演的精明选角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此次复兴的成功。歌剧北方合唱团成员克莱尔·李斯,恰恰是所需的那种意志坚定、嗓音银亮的帕米娜,使得塔米诺的瞬间迷恋变得可信。而安娜·丹尼斯则为夜后赋予了颤抖的磁性,以及丝般顺滑的中音区,以至于那些臭名昭著的高音F虽然准确无误,却似乎成了事后想起的特点。

埃戈尔·朱拉夫斯基扮演的塔米诺纯如童话,全然的坚定音调和王子般的仪态。然而,不可避免地,是埃米尔·温·琼斯那令人爱不释手的小无赖帕帕基诺抢尽了风头——无疑是在传递剧本作者埃曼努尔·席卡内德的精神。相比之下,姆西梅洛·姆巴利饰演的萨拉斯塔不那么成功,尽管歌声温暖但缺乏必要的厚度,科林·贾德森的莫诺斯塔托斯也未能达到其下流舞台形象所承诺的声乐生动性。

在较小的角色中,安德里·比约恩·罗伯特森饰演的发言者颇为引人注目,而许多合唱团成员也为剧团增光不少,尤其是帕斯夸莱·奥查德饰演的帕帕基娜,非常活泼。科林·里士满的布景和服装设计鲜明地界定了歌剧中对立的世界——白色立柱和红色制服代表萨拉斯塔平凡无奇的神庙,巨大充气树和野外的触手,以及夜后融合了《沉睡魔咒》与玛琳·黛德丽的魅力。

道格拉斯·奥康奈尔的视频设计也被有效地使用,特别是在塔米诺和帕米娜通过火和水的试炼那段高难度场景中。指挥家克里斯托夫·康兹领导的管弦乐队表现得训练有素,但在首演之夜却显得与舞台上的行动有些脱节:他对作品的诠释带有一种军事性质,这在庄严和仪式感的段落中契合,但却没有为光影变幻留下多少空间。这是一个奇怪的,但希望是暂时的失误,因为这部作品原本是要在一个黑白世界中注入色彩和模糊性。